崖柏市场的转折点已经来临

今年春节过后,几次去山里收料,由于大多无功而返,渐渐由原来逢周末去变成了后来的少去或不去了。当前山上的料源究竟是什么样子,中间商又是什么状况,一些毛料交易场所运行的如何,“崖柏”市场有没有变化?带着这些问题,笔者进行了走访,现将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透露一下,想必这也是读者关心的一个问题。

真正的太行崖柏
真正的太行崖柏

众所周知,由于连年采挖,山上资源急遽减少,近几个月以来下料已经很少很少,绝大多数人的采挖收入已经低于其它行当,甚至不足以支撑从事这一冒险性职业的简单开支,从而导致采农朋友纷纷退出,一些进山收料的中间商在抱怨无料可收和赚钱不易的同时,也在调整进料渠道,或干脆选择转行,这不仅在北太行部分采农这里得到证实,一位在秦岭倒料昵称为“我醉了笑了”的柏友,也以较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那里的真实状况,他说:“我在一线我清楚,2015年我每天可以拿到20件料,2016每天3到5个料,2017每周10来件料,2018年每月下山料能到手的不足20件,更别说精品了。”

多位中间商在等一家采料人下山
多位中间商在等一家采料人下山

就此,笔者还分别走访了石家庄河北根雕协会、“柏艺汇”、邢台“柏福轩”、涉县赤水湾、焦作“崖柏”交易市场,调查得知,当前市场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:一是新资金注入有所增加,老商户对料的品质更加挑剔,多元化态势继续保持,精品小料、雕刻原材、香料整体成交较好;二是地域标识弱化,意识更加开放,由过去面向当地到现在转赴多地市场淘料的料商逐渐增多,料商与料商之间“倒手”频繁,“囤积”商流通出现变好;三是精品价格同比较高,整体量比变化不大,普遍反映好“料”越来越难找;四是收藏取向趋于老练,单点向多点优势变化步伐加快;五是与一级市场相比,展会等二级交易市场的重视度有所增强,“捡漏”可能变小,展前争夺明显,但也有客流不多、交投冷淡的个别情况。这些特点,得到了相关产区协会领导、展会与交易市场组织者、有关商藏人士与群友郭永刚、徐红培、刘平、韩冰、颜新民、吕先军、田立志、张海峰、温老大、王朝勤、风雪任江湖、蒋卫华、郭述友、田力、吴民、张云波、老山药、曾庆华、根狂-向自超、流动的云等朋友的认同。

分析发现,以一级市场加速向二级市场转变、投藏家与“囤积”大户、包括展会在内的交易市场的互动日趋紧密为标志,山上资源枯竭的局面已基本做实,一级与二级市场消长变化加快,以此为标志的转折点已经无可争议的出现,未来原料的争夺必然在料商与料商、囤积商与投资人之间展开,以优缺对比直观、可选择余地大、集中度高又回报率多的交易市场,下来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。以展会为例,主办方如果没有准确的判断、良好的信誉、精心的运作、优越的环境、合理的取费、多赢的理念作基础,或者说不能满足多方共赢与心理期待,恐怕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。

三月中旬,笔者在《现实业态下“崖柏”收藏还能继续吗》一文中提出:“崖柏”有着收藏对象的宽泛性、收藏群体的多样性和收藏的高回报性三大特征,以此作为其收藏的重要价值基础,“崖柏”市场也将会在转折过程的震荡中,逐渐变得稳健和成熟!

——原创:远美园

1,101 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