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雕艺术中配座的美学
根雕艺术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,它是利用自然界的根材来塑造美的艺术,通过根雕创作化腐朽为神奇、点石成金的一门艺术,“七分天然, 三分人工”“源于自然,高于自然”这是根雕作品的最高境界。
根雕是一种造型艺术,根雕之美感,不仅仅是根雕主体形象之美,更是包括了根雕底座在内的整体美感。根雕配座是根雕艺术创作主体完成之后的重要环节,其产生的作品很微妙,其巧拙美丑,直接影响根雕作品的品位和审美价值。《 韩非子》有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:“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。为木兰之柜,熏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缉以翡翠。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此可谓善买椟矣,未可谓善鬻珠也。”说的是: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。有一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,就买下木匣,把珍珠退给了卖主。这个故事虽然是比喻取舍不当,抓了次要的,丢了主要的,其实从艺术的角度来看,这个故事正好说明艺术作品的主体和配角是多么的重要,甚至有时本来是处于配角地位的部分,恰恰是最能打动欣赏者心弦的关键。根雕底座的选配,就起到这样的功能。
配座与根雕作品是一体的
根雕之美,主要通过形式给人传达作者寄托的思想和心愿。根雕艺术的审美规律,与其它不同类的艺术是共通的,都遵循统一、均衡、谐调、对比、节奏、虚实、神韵的原理,根雕配座亦如是。
根雕配座的功能有两种:其一,底座只是为了固定作品,使之安全,防止倾倒;其二,底座与作品连为一体,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。根雕配座的形式有两种:其一,自然形底座,根据根雕主体底部切割的不规则外形,因形就势地制作针对性的底座;其二,用规则式底座。底座与作品的连接,也可根据需要,进行卸装,随时摆放。
当前根雕界专门研究配座的同仁不多,配座对一些根雕人来说,觉得是一件小事,往往不是很重视,有时也觉得大致差不多就行,认为只要根雕作品的主体雕好就可以了,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。根雕艺术,是一种视觉艺术,视觉艺术的审美,都是由外及里、由表象到本质的,外在的造型表象中,配座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俗话说:“佛靠金装,人靠衣装”“好马配好鞍”,都是在说一种形式之美。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说: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任何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,如果要显得美,就不仅要在各部分的安排上见出秩序,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体积大小,因为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。”. (亚里士多德《诗学》)诚哉斯言。
配座之美,重在整体构图谐调
根雕艺术作品,三分人工,七分自然,世间绝无雷同之根,因此也没有相同的根雕作品,越是奇崛怪异另类,或疤癭疖瘤,或天然抱石,则越显珍贵灵气。主体雕成,形象既定,主题豁然,而文化内涵也自然延伸既定的民俗人文典故,无论是佛神、名士、文人、动物、摆件等,其整体的神韵气势已经固定下来,这时,给根雕配上底座,相当于作品最后的点睛之笔。所配之底座,必须与主体浑然一体,形成一种内在的互补谐调关系,忌大小体积等同、头重脚轻、重心不稳、呆板生涩、臃肿庸俗。
常见的底座有四方形、圆形、单片形、长方形、三角形、菱形、多边形、柱形、台形、花瓣形、云状以及不规则形等。底座上还可以雕刻各种不同的花边线条,每一种形状和花边纹样都蕴含不同的韵味和文化渊源。圆形寓意圆满、完美无缺;长方形寓意发展、平和;正方形寓意真实、坚毅、和谐、均等;菱形表示决策或判断;多边形寓意均等、规律;椭圆形寓意国际化、随缘;台形寓意稳重、敬意;花瓣形寓意传统、雅致、高洁、清贞;云形寓意吉祥、福禄;不规则形寓意自然、随缘……一件根雕作品,配什么形状的底座和图案,需要与根雕主体的形状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匹配相关。总之,要切题、契合、入调,既稳当安全又巧妙和谐。
正如当代著名雕塑家、美学家王朝闻在《雕塑美学》中所写的那样:“也只有从作品的主题着眼,才能区别素材构成的因素里,什么是意义重大或有重要意义的细节,即形象显示着倾向性与真情实感的和谐统一。”
配座的细节表现,主要在于对比、平衡与节奏
根雕配座之美,事关对比、平衡和节奏,但具体来说,在于底座的高低、大小、体量、宽窄、形态与作品默契相合。
对比要强烈:底座与作品主体既要有主题的内在联系,还要有一定的对比性。对比反差越大,审美效果越好。这种审美理论,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,主体繁杂多样,底座宜趋于单纯;主体沉实厚重,底座宜趋于虚巧;主体方直形多,底座宜用圆形;主体枝干斜倚,底座宜用方整形状。此外,从作品主体色泽的对比角度上讲,一般底座颜色要深于主体,以增加作品主体视觉上的的稳重感。
节奏需谐调:什么是节奏?孔颖达疏《礼记·乐记》说:“节则止之,奏则作之。”可见,节奏是产生于不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。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在讨论歌的节奏时说:“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规则,自然现象彼此不能全同,亦不能全异,全同全异不能产生节奏。”这说明,节奏是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产生的。根雕创作的过程,就是在曲直、方圆、长短、阴阳、凹凸、深浅、取舍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需要节奏,而配制底座,则是节奏的最后一个休止符。谐调是一个很宽泛也很模糊微妙的概念,涉及到很多美学领域,从中国古代绘画构图理论来说,有形与势、留白的说法,从西方美学体系来说,则是以黄金分割律为核心的数理美学。谐调的标准和结果是平衡。配制根雕作品底座,如同书画作品的题款和印章,可以视作品主体的构图造型,予以弥补重心、或留白、或加强,起到平衡画面(包括立体造型)和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艺术欣赏,无非就是用自己的心,去感受艺术作品经过多重矛盾冲突最后趋达平衡的过程。平衡不仅是一个物理能量现象,也是一个艺术审美的原理,更是一种哲学。
配座的极致,是神韵自然
根雕艺术作品的上品,是神韵自然,当然,配座也一样。根雕底座与作品主体配合自然得体,谐调统一才能给人以美感。这种神韵,可以理解为一种势,一种由造型配合底座自然形成的整体感觉,毫无违和感。势的说法,源于兵法,后来用来论书(书法)。东汉书法家蔡邕著《九势》说:“夫书肇自然, 自然既立,阴阳生焉;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”势是一种因为画面或空间的有无而产生的动势感觉。唐太宗评王羲之书法说:“观其点画之工,裁成之妙,烟霏露结,状若断而还连;凤翥龙蟠,势如斜而反正。”( 李世民《王羲之传论》)其中“状若断而还连”说的就是书法点画之间的连绵之势。我们看到意大利比萨斜塔,就感觉到了一种将要倾倒的势。前些年我创作的根雕作品《老子》,两手左右伸举上扬,隐然有长袖飘动之势,而作品整体,则有一种与天地沟通、道法自然的韵味。
一件根雕作品主体完成之后,它的势并没有完全形成,需要配制底座,完成构图造型的“收官”之笔,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势。配座的大小、形状、薄厚、色泽谐调与否,决定着根雕作品最后的神韵的表现形式。因此,一件颇具神韵的上品根雕,是离不开精心配制的底座的。
把握根雕底座与根雕主体的谐调,激发出作品的内在神韵,是一件看似简单其实颇难的事情,类似于围棋升段,是一个循序渐进、水到渠成的过程,更像一位禅师修行,由多年渐悟最后突然顿悟的过程,探索那种欲道难明的根雕之势,正是根雕创作、根雕审美的乐趣所在。
——原创:胡月明
1,540 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