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崖柏香料的发展方向
一直以来,都想写一篇关于崖柏香料的文章,来清楚的表达一下自己对崖柏香料的认知,然而,总是感到诸多顾忌,诸多不解,就没有写出来。今天,有点空闲,想了想,还是写出来吧。
香料,自古以来,品种很多,玩法很多,受众基础较广,作为净化空气,修身养性的一个载体,深受大家喜爱。
古人熏香,多以合香为主,以各种香料混合,炮制,做出自己喜欢的香味,达到放松身心,振奋精神的作用。
到了崖柏这,情况有了一些变化,崖柏自2011年飞龙在天出世,引起关注,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,经过几年发展,经过探索,交流,市场检验,发展方向逐渐从双色料,生料转向陈化料,这其中,出现了一些新名词,如毛毛料,碳化料,扁根,泥膏料,白粉料,黄粉料等等,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,有些人对此深表赞同,究其原因,是因为崖柏是一项实践性的爱好,有些人只是喜欢它的外形,有些人喜欢研究它的料质,本来,作为一个具体的文玩种类,我们喜欢一件崖柏,型质俱佳应当是正常的出发点,型和质并不矛盾,也不对立,其实我们应该做的,是充分发现崖柏的美,更广泛地寻找三百六十度没毛病,料质干净,陈化到位的好作品,而不是只纠结于型和质的单方面优秀,而对另一方面的重大缺陷掩耳盗铃地视而不见。
随着近几年对崖柏香料的认知不断深入和提高,在我心里,一个框架结构的认识结构逐渐清晰和完整。
首先,在古代,没有高强度的绳子来保证采柏人的安全,因此,许多高度超过百米的山崖半山的崖窝料,骨料,很难采集,类似的例子还有靠近山顶的扁根,由于古时候没有千斤顶,即使发现料质很好的扁根,当时也没有好办法完整的取出,因此,对于相应的毛毛料,碳化料,泥膏料,骨料,古人并没有概念性的认知,而且由于古人喜欢采用合香的方式来熏香,实际上崖柏的作用并不突出。而随着我读到一篇关于普洱茶的文章,了解到,普洱茶大概是1976年才形成了熟普的工艺,由此我想到,我们的崖柏香料也可以引入“生香”和“熟香”的概念,不同的是,熟普是一种工艺的产物,而熟香是通过研究和探索产生的认知,生香可以用来定义陈化到了一定程度,油和水汽尚未自我醇化,外在特征为颜色鲜艳,表现佳者可达到玉化糖心的程度,但是会有酸味或者陈化不到位的水汽,这并不是说生香有什么大问题,这就像生普一样,它也有适合的人群,从实用角度来说,生香更适合加工,适合雕刻,打磨,做线香,加工精油。而熟香适合生闻,意境摆件,入茶。
在这中间,包括很多商家也对崖柏香料的价格有一个疑问,就是崖柏香料凭什么能够达到斤价千元一斤,在我买香料的过程中,其实我心中早就有了答案,是因为柏友们在香料的实践中,通过切料,加工这些实践过程中,提升了对香料的认知,掌握了辨别香料的方法和标准,从而自发的确立了一些香料的价格基础。
从简单的一个比喻来说,崖柏高端香料就像省级,国家级,世界级的百米短跑选手,普通的陈化崖柏就像喜欢跑步的运动爱好者,尽管崖柏都有香味,但是要达到熟香的程度并不容易,它应该是油收敛,还有一定密度,就像人到盛年,正是最好的时段,外在表现为均匀,醇厚。皮色的红、黑、黄、白一定是有特点的存在,但是如果油冒出来,甚至达到“滋滋冒油”的程度,这必然还是在生香的范畴。这就像百米赛跑,如果一个人喜欢运动,百米成绩是十四秒,一直很稳定,作为强身健体的一个爱好来说,一直坚持,也是很好的,但是如果参加比赛,这个成绩可能在超过十个人的比赛中不会进入前三名,如果和县一级的好手比,可能百米跑下来,会拉下将近十米的距离,但是听起来可能就是差一两秒,这就像我们的崖柏香料,可能普通的陈化料,也有香味,但是真正懂香料的人可能愿意花一千块钱买一斤够级别的香料,不愿意花一百块钱买十斤普通的陈化料,同样的道理,可能懂茶的人愿意喝几万一斤的大红袍,不愿意喝几块钱一斤的大碗茶,然而,从解渴的角度来说,我们也理解很多人对高价茶的不认同。
还是这个问题,为什么很多商家也并不理解崖柏香料超过千元,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,崖柏香料的高价料其实并不出于哪个人个人的臆想和编造,而是一些勇于实践,乐于牺牲,富有探索精神的崖柏商家和玩家,通过切料,和柏农交流,柏友间互相交流,逐步提高了对崖柏香料的认知,而这样的商家并不多,很多商家就像卖低价榴莲的一样,如果他只进出几十元一斤的榴莲,哪怕做了五代人,十代人,你问他千元一斤甚至万元一斤的榴莲,他当然不能理解,也说不出所以然来。这种终身业余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格局的无奈。
接下来,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,崖柏香料要确定高端香料的品质标准,语言描述就是陈化均匀,油收敛,香味醇厚,外在表现就是碳化,毛毛,泥膏面积越大越好,均匀程度越高越好,破口没有生味,切开以后不舍得加工。我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,如果一个号称玩崖柏香料的人,没有舍不得切和加工的香料,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,他啥也不是,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。
——投稿发布:妙不可言
5,961 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