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浩:崖柏根雕的弥勒人生
陈浩,毕业于工艺美校木雕专业,后师从于工艺美术大师周扬。从事崖柏根雕创作近20年,其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弥勒创作。作品曾多次获得浙江省根雕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、首届绍兴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、第四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、湖南省宝石观赏石木制艺术品“神雕奖”金奖等。
陈浩主要获奖作品:
2010年6月《观音》获浙江省根雕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
2010年11月《貂蝉拜月》获首届绍兴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
2013年12月《思》获浙江省根艺精品博览会银奖
2014年4月《自在人间》获第四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
2015年10月《自得其乐》获湖南省宝石观赏石木制艺术品“神雕奖”金奖
人的形态是有万千的,或坐、或站、或躺等等;人的面部表情特征也是有千万种的,或喜、或怒、或悲等等。同样弥勒以及各类造像的形态也非常多,形态的变化往往带来面部的改变。陈浩可以把握这分毫的区别,在细微之处展现技艺的差别和敏锐的构思。陈浩能把纹理、形态、材质进行完美的统一,并且互相衬托,达到整个作品的和谐统一,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。这种结合需要把握人工的分寸,不损坏原始纹理、形态。而是巧妙构思,利用原始材料进行创作。
陈浩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对形态和面部表情的多种“刻画”。其“刻画”是根据崖柏原本形态、纹理、料质等进行深入思考后创作。而非千篇一律,百像一面。很难在其作品中找到类似的作品。其巧妙的构思带人进入一个禅意的空间,让人引发想象和联想。
其实早期弥勒的造像也是菩萨装或佛装的。菩萨装是最早期的弥勒形象,源于印度,为头戴宝冠,坐姿为交脚式,呈说法相或思惟相,具有鲜明的异域宗教色彩。之后随着佛教的逐步汉化,弥勒从菩萨晋升为佛,其造型也变为了佛装,头梳发髻,多为站姿或交脚坐姿,施转法轮印或无畏印,初唐时期立于四川的乐山大佛,便是最典型的佛装弥勒。当然,无论是菩萨装还是佛装的弥勒,同宗教中的所有造像一样,都是以宝相庄严、神情肃穆为主要特点的。
直至当代,世俗化的弥勒造像早已深入人心。和千年前的弥勒造像相比,如今弥勒造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。陈浩的雕刻作品不同于其他雕刻作品,其作品不拘泥于传统佛教造像,少了宗教的庄严与凝重,其创作的大肚皮、矮胖浑圆的身材、圆圆的脑袋和自在的笑容,这些诙谐、亲切的鲜明特点,使得作品极具喜乐、祥和之气,观之便能给人以心灵的愉悦。其传递出的包容乐观、豁达大度,将现世的苦难都融化在笑意中的精神,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美好的认知。
陈浩的作品随料而构,随形而创,随势而动。其在方寸和毫厘之间能“斧劈山岳,石声激荡”,最终达到作品的“天人合一”。因此其作品往往给人以一种“和谐”感。一方面这需要考验雕刻技术的功底和成熟度,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创作思维的想象力。这源于陈浩长期的执着坚持。
在探寻艺术的道路上,陈浩以木为材,以刀为笔。在横竖凿凿、铿然作响间,赋予崖柏新的生命。他的如琢如磨、分毫不苟、由心而发的创作,为崖柏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——来源:苏律的理想国
1,496 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