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禹:谈“崖柏圈”的争论现象!

编者按:我一直主张在“崖柏界”探讨某个问题的过程中,如果大家的认识一时统一不起来,应当多包容,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上应求同存异,应允许柏友们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,尤其是应当鼓励年轻人和圈外的人积极的参与关于“崖柏”各种问题的讨论。

——邹锋

“崖柏圈”从来不缺少争论。

伯禹:谈“崖柏圈”的争论现象!

争论:“争”是争鸣,“争鸣”是为了使真理越辩越明;“论”是讨论,“讨论”是从不同的角度,以不同的视野在探讨真理。

“崖柏”走进当代“文玩圈”的时间很短,成为柏友们的钟爱之物时间也不长。在这个过程中,柏友们接触“崖柏”的时间有先后,喜好各不相同,因为,没有完整可查的关于“崖柏”的典籍,因此,大家对其相关“理论”、“玩法”、“药”、“香”等话题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,争论的现象也经常发生。

所谓“崖柏全国有,太行料为尊”的产地之争;“天成美还是雕刻美?”的观点之争,等等话题,一直是柏友们讨论的焦点话题。

那么,“崖柏界”的朋友应如何参与争论和对待争论呢?

首先,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态度,以实证的方式展开问题探讨。

伏尔泰说:“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,”这实际是一种尊敬对方的态度。

所谓“相互尊重”的态度,是说在争论中对于对方要平等相待,相互尊重对方;所谓实证的方式,是说在争论中要依据客观事实来说理,通过充分的证据来讲道理,以理服人。

其二, “崖柏界”应提倡关于“崖柏”相关问题的争论。

争论本身很正常,无可厚非,既然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,就应该把不同的意见和看法,通过文字和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,争论不仅可以促进“崖柏”研究的向前发展;同时,也会促使参与者针对相关问题去进一步展开研究。

其三,在争论中以理服人,增进友谊。

争论中千万不能靠冲动的感情用事,想一棒子把人打死。

事实证明,只有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,才能把问题辨别清楚,一方面应该全面了解对方的观点,看其长处,指出其不足。不能断章取义,抓住一句话咬住不放;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,批评对方要论据充分,以理服人。

其四,要客观公正的看待所有问题。

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参与讨论者的表达方式和讨论姿态。“崖柏”发展初期,无论是柏农、柏商、收藏者、组织者等等,几乎所有的参与者和组织机构大都是搭上个人时间和精力,花费了大量的个人钱财;几乎所有热心“崖柏”的参与者,都在客观上推动了“崖柏”文化的传播。因此,请大家相互尊重,不要对意见不同者上纲上线,划分阵营,或者乱扣帽子。

“崖柏界”至少现在还没有什么利益可言,因此也不可能出现所谓的“阵营代言人”。

“崖柏界”一家亲,因柏结缘,相识不易,讨论问题一定要对事不对人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我们应当警惕一些激化矛盾的情况,例如:正常的学术争论,有可能由于一些个人的原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,从而会导致事情和问题讨论,转向了攻击争论的一方,甚至会采用诸如:贬低、嘲讽、辱骂、人生攻击等不友好的极端行为,甚至有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心理。这样的现象不仅历史中有,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时有发生。

“百家争鸣”才能“百花齐发”,因此“崖柏界”需要争论,而争论则需要包容心胸,谦虚的态度,古人云:谦则益,满则损,物盈则变,变则通(《尚书·大禹谟》);同时,“争论”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,所谓:寸有所长,尺有所短,看到别人可圈可点之处,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知识结构。

四川大学周健教授说:理性地参与学术争论,尽可能获得良性的学术争论结果,促进个人学术的进步,推进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,才是学术界和全社会的企盼。在这一过程中,需要绝大多数人能够更加自制、自律和理性,用公平、正义的眼光看待事物和处理事件。

总而言之,从“崖柏”的发展过程来看,作为新生事物,在短短的十多年的过程中,全国各地的玩家们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,有的从“形”,有的从“质”,有的爱“香”,也有人从事“衍生产品”的研发,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“崖柏”展开研究,但是,总体来说,关于“崖柏”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和探索的阶段,对“崖柏”各方面的认识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。

从上述角度来说,不一定出道早的大咖们所谈就一定是“真理”,而参与晚的同道们所述就一定是“谬误”。

“崖柏”需要争论,需要开阔的视野与包容,因为的真知还在路上……

让我们群策群力,把“崖柏”所有的美好都体现出来,让大众群体都能够认识,喜爱,并接受“崖柏”!

(谨以本文与柏友们商榷)

名词解释

争论:一般指两个或者多个人由于目的或者价值观的差异,无法和别人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,而互相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过程。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各种争论,通过争论,可以明事理,现真相,得到真理。

——原创作者:伯禹

1,005 次浏览